画说《公论晨报》到《中国致公》的历史渊源
 

厦门 王起鹍 (图/文)


  不久前,笔者查阅到加拿大洪门致公堂创办的《大汉公报》于1928年8月20日刊登了美国洪门致公堂创办《公论晨报》的信息,该报以题为“公论晨报特刊出版”做了报道:“致公堂同人组织《公论晨报》,筹备已久,现在积极进行,惟创办伊始,事务繁多,未能妥办,故未按日出版,兹先发行公论晨报特刊,以副同人之望,每星期出版一次,今日已出第一期,内容丰富,持论正大,经分送各埠各界观阅。
  从《大汉公报》的报道中,证实了《公论晨报》早已筹办, 由于种种原因,1928年8月20日正式面世,陈炯明总理为其题写“公论晨报”四字,段祺瑞、吴佩孚、孙传芳、齐燮元、张群历等国民党将领们非常重视《公论晨报》创刊,都纷纷为公论晨报题词祝贺,“声名洋溢”、“金声玉振”,“舆论之母”、“春秋之笔”种种题词之中,国民党将领孙传芳的题词“海外木铎”,更把《公论晨报》视为向海外宣达政令的喉舌,《公论晨报》实际上也是当时陈炯明领导中国致公党(及美洲洪门致公总堂),号召美洲华侨支持祖国、鼓吹革命,宣传自己政治主张,同为党、堂的舆论阵地,至1932年,《公论晨报》都得到健康发展。
  《公论晨报》由美洲致公总堂監督司徒俊蔥任司理(主持)。1929年由著名华侨革命办报人崔通约任总编辑,1928年崔通约再次赴美时,主持《中西日报》笔政。
  据《大汉公报》1932年6月18日报道:《公论晨报》司理及美洲致公堂監督司徒俊蔥,代表驻美洲致公总堂参加代表大会(五洲洪门恳亲大会)后,于6月13日乘古总统船回旧金山,当晚致公堂召开《公论晨报》报务会兼开欢迎会,司徒俊蔥将大会经过情形详细报告及所通过的“存党组党”一案。大会的决定对内使洪门致公堂得以永久巩固。对外使致公党中央党部得以参加政治,抱救国救民之宗旨而行之,在座各昆仲对于司徒俊蒽为国为堂奔走劳碌表示非常满意,掌声大作。当晚由主席胡維琳主持,及林贤献、朱昌晃、朱逸庭、司徒棟等参加会议。并对《公论晨报》报务进行讨论,制定事则,希望各地洪門昆仲仍加努力,拥护洪門之机关报,保持成为美墨两国之喉舌云云……
  1947年12月,三大召开之后,为进一步发动致公党成员和海外侨胞、洪门人士投入国内的革命斗争,从新创办出版《公论》作为致公党中央机关刊物。其《发刊辞》写道:“为挽救当前国家民族之多难,力求中国和平与民主之实现”,“为适应时代之潮流,爰以一己之至诚,阐扬‘和平’与‘民主’之真义,出兹刊物的问世,藉以激励国人”,“取名‘公论’,是亦本‘万几决于公论’之意云尔”。
  当《公论晨报》以其“真实”面目出现时,我们便会自然而然联想起1947年创办出版的《公论》,其实是《公论晨报》的“复办”,特别是“公论”二字被井字旗(致公党旗)框在其中,更显示了它的含意和致公党的历史,也更值得我们深层的研究其《公论晨报》-《公论》-《致公通讯》-《中国致公》的历史延续……
  1950年致公党中央党部移至广州之后,五、六十年代出版的致公党刊物,也已更名为《致公通讯》(右上图),“文革”期间停止出版,1979年“七大“之后,又恢复出版《致公通讯》(右下图),《致公通讯》做为内部刊物在党内交流,不定期出刊,从每年两期发展到双月刊,再到月刊,至到1994年更名为《中国致公》,免费向本党党员赠阅。《中国致公》成为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介绍本党中央及地方各级组织工作,介绍本党优秀党员事迹,宣传和展示本党形象的有效载体和本党党员了解时事、学习理论、相互交流的园地。
  上述的一些史料或许是第一次与广大致公党党员、海外洪门人士见面,历史资料佐证了中国致公党与海外洪门的历史渊源,特别要指出“公论”是被“井”字的中国致公党党旗框起来了(如下图),其意义更值得我们更深层的研究。


  “公论”写在“井”字旗内


  中国致公党党旗

   作者:原致公党厦门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厦门市侨联副主席、致公党中央海外联谊会委员)

 

 

      ★ 揭开陈炯明留在中国致公党的史迹--纪念陈炯明逝世80周年
      ★  简述致公党在国内成立最早的基层组织
   ★ 中国致公党早期领导人司徒俊葱的点滴史迹
   ★ 画说《公论晨报》到《中国致公》的历史渊源
   ★ 开国大典站在毛泽东身旁的并非司徒美堂
    
    缅甸的开放和华人社会的酸甜苦辣
    菲律宾、缅甸华人社会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