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致公党党史修订简述陈炯明与漳州的渊源

漳州  张子


【更改字体样式: 】  

    
1933年9月22日陈炯明在香港病故,旧金山致公党总部举行追悼会


陈炯明


陈炯明墓碑


漳州中山公园四方碑刻有互助(陈炯明书)博爱(孙中山)自由(章太炎)平等(汪精卫)

     (作者注:2011年1月9日,在致公党漳州市党员大会上传达中央第十三届四中全会暨纪念中国致公党成立85周年大会精神后,与漳州党员漫谈关于党史修订。)
    关于党史,有些党员可能不是很清楚。一般只知道中国致公党于1925年10月10日在美国旧金山成立。当时是在五洲洪门第四次恳亲大会上决定成立中国致公党的,因此我们说致公党和洪门有历史渊源。1947年4月29日到5月1日,致公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在香港召开,修改《中国致公党政纲》、《章程》,发表《中国致公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和告海外同胞书,并一致决议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大部分党员知道的就是以上这些历史。但有一个问题,一直是党史里含糊不清的问题,这就是我党第一任领导人(也是第二任领导人)陈炯明的历史地位问题。在1997年版的《中国致公党简史(初稿)》中只有很简短的一句话:“选举陈炯明、唐继尧为党的正副总理。”在2003年版的《中国致公党简史(1925-2002)》中多了一点:“选举早年加入同盟会并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的陈炯明、唐继尧为党的正副总理。”肯定了陈炯明是参加同盟会并追随孙中山的革命者。两个版本对陈炯明的其他事迹都讳莫如深。
    关于陈炯明,中国致公党人不能不知道,漳州人不能不知道,漳州的致公党人更不能不知道!因为,陈炯明致公党的首任领袖,更因为陈炯明是开创了漳州新政的人。
    在漳州中山公园北边有个四方碑,四面各刻了两个字,楷体“博爱”(孙中山书)、大篆体“自由”(章太炎书)、隶书“平等”(汪精卫书)、楷体“互助”(陈炯明书)。还有,漳州现最核心的繁华道路延安北、南路以前称为定威北、南路;今新华东、西、北路的未延伸前的老路段,以前称陆安东、西、北路。陈炯明称定威将军,陆安是陈炯明的号。
    为什么漳州会有陈炯明手书?为什么主要道路以陈炯明命名?
1918年9月,陈炯明作为粤军总司令率粤军进占漳州,并建立直辖闽西南27个县的闽南护法区(早称福建护法区),为漳州现代史添上光辉的一页。
    陈炯明治军十分严明,对违法作科者严惩不怠。1918年10月31日,粤军进驻漳州刚刚两个月,陈炯明便下令在漳州东门外枪毙三个军犯。对漳州百姓,却以善相待。他热心进行新社会建设,造公路,筑轻轨火车道,建设公园,开辟街道,拆旧墙石作江堤砌街道。20尺宽称街,30尺称路,30尺以上称道。漳州今天街道的规整的纵横布局就是那时建设的成果。更重要的是,他在漳州大力推行政治民主和思想民主,鼓励组织民众团体,开放言论、结社自由。在当时漳州城内,工会、农会、学生会、商会、行业会、教育会、店员会、妇女会等群众性团体相继出现。
在经济建设同时,注意同步进行文化建设。对教育旧制进行改革,取缔私塾,改造塾师,兴行新教育制度,乡乡办新制小学,在城内设日校、夜校、职业学校、半工半读学校、妇女读书班,实行义务普及教育。另办飞行学校、技术学校、路政学校、师范学堂,培养专门人才,还组织两批61名优选生赴法勤工俭学,开漳州成批留学史之先。
    在报刊媒体方面,陈炯明创办《闽星》报刊,亲自兼任社长,亲撰发刊词,阐述报刊宗旨,还支持创办《军事日报》、《闽锋周刊》、《闽南新报》、《龙溪通俗周报》、《龙溪教育月刊》,支持出版《二师周刊》、《云中周刊》和《霞文潮》、《自明集》,拿出主要篇幅宣传“五四”爱国精神和科学民主思想,宣传苏俄社会主义和马列学理,陈炯明借以灌输劳动社会主义,传播新的文化思想,多方面地启发民智。
    陈炯明在漳州两年,留下了光辉的业绩,也引起了苏联列宁的注意。1920年4月,列宁派信使波达波夫秘密到漳访问陈炯明。会见后,波氏向陈炯明转交了列宁的信件。陈炯明也有《致列宁函》、《致苏俄中国工人兄弟书》
《致列宁函》:
    列宁贤师:遥悉贵国革命成功,不胜欣幸之至。当今人类的一切纷争与灾难皆源于国家的存在与资本主义制度。我侪(chai,同辈的人)唯有打破国界,方可制止世界战争,且亦惟有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方可言人类平等。
我们看到,陈炯明的思想和共产主义奠基人马恩列的理论不是很接近吗?要知道,当时中国共产党还未成立呢。因此当时外国记者说漳州护法区具有共产主义的雏形。

    后来发生了什么呢?导致陈炯明被定位为革命的叛徒?
    由于对孙中山的一些决策不一致,尤其在北伐问题上,矛盾加剧。在漳州两年后,陈炯明奉命回师广东,很快被孙中山解职。1922年6月26日,陈的部下炮轰了孙中山的总统府,从此,陈炯明在历史上被定位为叛变革命,并受讨伐;后来隐居香港,一生潦倒。陈炯明在位时,极其廉洁,以致病逝于香港时,丧仪均为同人故交所凑!

    以上的资料,主要来自漳州市、芗城区政协文史资料和致公党上海市委原副主委,上海社会主义学院原副院长陈昌福老师的《中国致公党史论稿》以及漳州张胡山先生的《漳州事迹古今谈》。漳州市各界对陈炯明的评价历来是很正面的,我看到的资料显示,从八十年代,政协文史资料就陆续刊登了这些内容。我认为,漳州市、区政协和漳州人民对历史是客观公正的。因此,在2002,2007年在出席致公党十二、十三大时,我介绍了漳州市政协对陈炯明的评价。2009年初,王宋大副主席打电话给我,希望收集一些陈炯明的资料。我也才知道,中央已开始正视关于陈炯明的历史评价。
    到2010年9月,《中国致公党简史(1925-2009)》出版了。在前言里,强调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新版党史的修订意义中指出:“使致公党的历史渊源和它建立时具有的鲜明民主革命性质,脉络更为清晰。”“对致公党历届领导人有较为全面的介绍。”在这样的前提下,新版党史才有可能从更客观的史学观来正视陈炯明,才有了专门介绍陈炯明的两页内容,也揩掉了他身上的污水。
   据悉,广东惠州陈炯明的家乡已立了他的塑像。(作者 张子方系福建省人大代表、中国致公党漳州市委会主委)

 

 

 

 

作者张子方在中国致公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与新当选的中国致公党中央主席万钢(右)合影

 

 

仅供参考   请勿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