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孙中山与海外致公堂的足迹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而作
厦门 王起鹍 (图/文)

 

  1851年,洪秀全结合洪门兄弟力量,起义初步成功,于永安登位称帝,国号“太平天国”。后来,因为内讧而败。协助洪秀全与清朝对抗的洪门人士受到清兵追捕,分逃海外,如南洋、澳洲、美洲及世界各地。从此,洪门人士便遍布五洲,从秘密到公开活动。
  海外洪门人士以反清复明为职志,碧血黄花岗72烈士中的38位洪门义士,即是校校者,其洪门组织也被称为支持孙中山革命的“会党”。

  一、海外洪门致公堂
 


(1)1892年成立的檀香山致公总堂标志


(2)旧金山致公堂捐款收据凭证


(3)1863年建于加拿大百加委路镇的洪顺堂,1876年全加统称致公堂,1946年世界洪门代表大会在上海再改名称为中国洪门民治党   

  海外华人洪门会堂之设置,因由于华人到了一个语言不通、风俗不同、文化相异以及受到种族歧视之恶劣环境之下所产生……
  海外的华侨,飘洋过海谋生,寄离异国,受到当地人的歧视和侮辱。同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贫病死丧的不幸遭遇。为了互相照顾和帮助,宗亲会、同乡会也相继组织起来。当时,华侨中十有九个是洪门人士,洪门在侨社中势力非常强盛,可以开山立堂,有扯旗挂帅之位的,因此洪门组织名目繁多。例如在南洋各国中,有“义兴公司”、“义福公司”, 在美洲有“安良堂”、“洪顺堂”或“致公堂”等。以后,洪门中有名望之士又自立门户,堂号如“秉公堂”、“协胜堂”、“萃胜堂”、“竹林公所”及“金兰寓所”等,成为当时颇有力量之堂号,他们都是以拜关帝入门仪式,展示洪门“忠义千秋”。
  1904年,孙中山为致公堂重新订立章程,纲领第一条规定:“本堂名曰致公堂总堂,设在金山大埠,支堂分设各埠,前有名目不同者,今概改正,名曰致公堂,以昭划一。” 意在把一个有组织而无纪律的致公堂,改造成为他闹革命的大后方。

  二、协助建立兴中会


(4)1894年11月24日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时的宣誓地李昌宅


(5)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成立宣言》

  兴中会的建立、发展与洪门组织的协助是分不开的。
  1894年6月,28岁的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了对中国各项的改革建议,然而被圆熟事务的李鸿章拒绝了。失望之余,孙中山决意革命,并在 该年秋天远赴檀香山。
  11月24日,在当地洪门首领邓荫南、杨文纳等人的协助下,孙中山召集华侨革命志士25人,成立兴中会,会上全体与会者同举右手,向天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倘有二心,神明鉴察。”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创立,使孙中山与会党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檀香山兴中会成立后,由国安会馆洪门大佬程蔚南介绍洪门昆仲、中和堂餐馆的宋居仁等全体员工参加,兴中会虽然人数不多,但毕竟为筹建中国国民党奠立了基石。当时兴中会筹得美金现款六千元,交由孙中山带回香港从事推展革命工作。香港兴中会总部成立,也得到香港辅仁文社及洪门人士的协助。
  早年追随孙中山投身革命的马超俊曾说:“国父当年创组兴中会,系赖檀香山洪门前辈之支持。”

  三、双花洪棍孙中山


(6)1904年孙中山参加洪门的名册存放于国安会馆


(7)檀香山致公堂前身保良社与和安会联合组成义兴总会的和约碑文(1913年1月立)

  1895年,孙中山在香港建立兴中会总部后,同年在广州准备进行首次的武装起义,由于事机不密,革命失败,孙中山及时逃离,转赴海外。
1896年,孙中山初次赴美鼓吹革命,因未入洪门,未能获得当地华侨及侨社的支持。当他再次游历美洲时,接触侨胞多为洪门人士,经过深思熟虑,认为非加入洪门,实无法利用北美洲华侨之人力、财力以完成革命。于是在洪门老前辈“叔父”(亦称洪门“大佬”)钟水养 (字国柱)介绍下,于1904年1月11日,在檀香山加入致公堂,并由盟主大哥封为“双花洪棍”(元帅兼堂内大爷)。
  这天同时拜盟的有60余人,在国安会馆举行入围礼节,该国安会馆就是同兴公司,当时在致公堂中的保皇党人,竟提议阻止孙中山加入,钟水养仗义执言说:洪门宗旨在于反清复明,招贤纳士,孙逸仙先生所倡导的革命,与洪门宗旨相符,为什么要拒绝呢?反对者才哑口无言。
  笔者在国安会馆目睹会员名册注有:天运甲寅癸卯年吉月十一日念五念四日在会馆大放洪门招贤纳士,其中名册写有“香邑 孙逸仙 领票 钟国柱 保”。

  四、洪门协助孙中山


(8)孙中山与旧金山致公堂交情深厚,监督黄三德(中排右二)曾经全力奔走,聘请律师把孙中山救离旧金山移民拘留监狱。


(11)孙中山在洪门人士协助下,取得“夏威夷出生证明”


(10)孙中山1904年3月,遭美国旧金山移民局逮捕拘留时的档案照。


(9)孙中山用过的保险箱存放在旧金山致公堂内

  1904年3月31日,孙中山乘船由檀香山抵达旧金山时,被在美国的保皇党人串通移民局,将他扣留,被困木屋17天,并准备将他遣送回中国,伙食仍由致公堂负责。幸得致公总堂大哥黄三德等人全力营救,聘请美国律师诺曼向移民局申拆,致公堂现金担保,才得释放登岸,并暂居住在致公堂机关报大同日报内休息。致公堂为此事用去状师费四百美金。
  孙中山到美洲之目的,是为发展组织,联络侨团,筹募军饷,以便配合革命运动。他与黄三德、唐琼昌书记等磋商合作方法,让同盟会员入围致公堂,以表示合作诚意。并与黄三德偕同周游美洲各埠,鼓吹洪门会员总注册,动员各地洪门兄弟支持革命大业。
  除美洲外,世界各地洪门支持孙中山革命也不遗余力,例如:
  1903年,越南以三合会为主的洪门组织,在孙中山的推动下团结起来,参加了革命运动。
  1908年,孙中山派王群去缅甸组建同盟会分会,洪门人土踊跃加入。
  1908年秋在新加坡建立了同盟会南洋支部,并与胡汉民到泰国曼谷,在中华会所演讲,批判了“保皇即革命”的错误论调,得到泰国华侨及洪门人士的热烈支持。
  1910年,澳大利亚的洪门组织义兴会出版《国民日报》,鼓吹民族主义,并为革命军筹饷。
当时的情况正是:“凡有华侨所到之处,几莫不有同盟会会员之足迹。”

  五、修订致公新章程


(12)1905年孙中山与黄三德等重订新章条款


(13)孙中山手书的同盟会十六字纲领

  孙中山加入致公堂,就想将致公堂改造成一个资产阶级组织。他认为:“惟是向章太旧,每多不合时宜,维持乏人,间有未惬众意,故有散漫四方,未能联络一气,以成一极强固之团体,诚为憾事。”
  因此于1904年夏,在旧金山对致公堂机关报《大同日报》的改组,是他做的第一件事。接着,与黄三德做了改组致公堂的第二项工作,1905年2月刊布《致公堂重订新章要义》,使致公堂纳入其革命阵营,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口号定为该组织的宗旨和纲领,总章规定各地分堂统称致公堂。同时,也在经费方面做出新规,成立专门基金,支持国内革命。
  其实,致公堂内部结构复杂,有铁心反清的,也有支持立宪的,部分人没啥远大志向;而且各分堂不一定听总堂指示,要将其改造成统一有力的爱国组织,仅改订其章程解决不了问题。
  因此,孙中山与洪门大佬决意实行“全美会员总注册”,整顿各地洪门组织。推举孙中山及黄三德二人,亲赴全美各地劝导各分堂会员实行注册,并借机宣传洪门反清复明的宗旨,凡注册者发给证章一枚。
  致公堂组织从此开始从人力、财力等方面支持孙中山的反清革命活动。
  修订新章,也为1925年10月中国致公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六、同盟会加入致公


(15)孙中山1911年在旧金山与同盟会、致公堂联盟成员的合影


(16)1911年1月14日孙中山在温哥华致公堂任大佬盟长时的招贤纳士的纪录

  致公堂“反清复明”的宗旨虽然和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宗旨相同,但因为年代久远,积弊丛生,会员之中能够遵守宗旨、贯彻主张的人已是寥寥无几。况且,洪门的门户历来都很严,即便是一些深明洪门宗旨的人也常把洪门之外的革命党视为后辈,十分轻视,不愿与之合作。特别在募集筹饷活动时,美、加都出现当地同盟会与致公堂不能合作,或受到致公堂的漠视,因而造成诸多问题。
  孙中山及同盟会的首领深知两个团体不能合作的根源,于是和致公堂大佬黄三德、《大同日报》司理唐琼昌商议合作方法,不惜放低姿态,要同盟会会员一律加入致公堂,而致公堂也召开特别会议,删除繁杂礼节,以优待同盟会员入会,为共同革命救国联手共事。双方各在《大同日报》和《少年中国晨报》刊登联合布告,以示合作。1911年5月22日中国同盟会致致公党联合布告如下(摘):“……近日孙总理抵达旧金山,主张联合,致公总堂专门招开特别大会,招纳本会会员中没有加入洪门的人,本会的提议,全体赞成。特此布告各地会员一并遵照,壮大群体,为了光复中华的大愿共同努力。”

  七、成立革命筹饷局


(17)1911年孙中山在美筹募革命经费得到洪门致公堂及同盟会之合力相助。 5月3日,孙中山在芝加哥与该区洪门筹饷局成员合影


(18)美洲洪门筹饷局所发放的军票及捐款收据


(19)孙中山在温哥华设立“洪门筹饷局”与洪门弟子的合影


孙中山签名的军票


(20)孙中山在旧金山致公堂设计的中华革命筹饷局之[中华民国金币]券

  当同盟会会员加入致公堂后,孙中山便向致公堂提议组织洪门筹饷局,得到大家赞成。
1911年6月15日,美洲洪门筹饷局(又称中华革命军筹饷局)在旧金山成立,筹饷局对外称作国民救济局。孙中山亲手制订了“洪门筹饷局缘起章程” (十三条)及“革命军筹饷约章”(四款),让众人遵守。
  筹饷局由致公堂和同盟会选出代表组成,总办朱三进(致公)、罗敦怡(致公),监督黄三德(致公),会计李是男(同盟)。1911年7月,孙中山亲率洪门筹饷局成员不辞劳苦地做演讲宣传活动,对争取美国、加拿大各地致公堂支持革命起了重大作用,并在孙中山领导下发行革命公债券。
  经过孙中山等人的号召,美洲各地上至富商,下至小商贩,纷纷慷慨解囊,许多华工将整月薪金都捐献出来。虽然筹饷局发行了债券,但绝大部分款项都属义捐,不求兑换,以示对革命事业的坚强支持。短短五个月,共募集到美金14.4万余元。
  据统计,在筹饷局成立一年时间,仅美国筹饷局就筹得美金40余万元,成为当时起义的主要经费来源。
  洪门筹饷局还委任各地筹饷专员,并根据筹饷局指示,古巴华侨也成立筹饷组织,华侨的捐款从北美洲发展到南美洲。
  其实,加拿大的“洪门筹饷局”比旧金山设立的“洪门筹饷局”要早4个月……

  八、变产救国筹军饷


(21)1911年1月孙中山第三次到加拿大曾居住在此洪门大厦,该楼于当年曾变产捐助革命


(22)1911年2月4日域多利致公堂集会议决变产救国赞助孙中山革命之用。图为会员签名变产契约书

  1911年2月14日,孙中山已在加拿大温哥华设立了“洪门筹饷局”,筹饷局组织严密,由致公堂人陈文式主持,岑发琛为司库,陈臻为中文书记,黄希纯为西文书记,冯自由、张孺伯为顾问,还设有劝捐员若干人,成立之初致公堂带头捐出加币3000元,个人捐款则以岑发琛为坡多。经过一多月的劝捐,共得款13054.80元加币。
  筹捐、捐款是很费时间。冯自由等致公堂人士认为,既然急需资金,何不先将致公堂现有的楼房向银行抵押,用作军费,待向各界筹得款项时,即行赎回,这样可以不误大事,两全其美。因此,决意将该堂所抵押得款三万加元。各埠相互仿效,纷纷典押会所,包括维多利致公堂总堂的庞大房舍,共捐得款项6.4万加元,并由冯自由具体负责,先后汇至香港统筹部做广州黄花岗之役而效劳报国革命之用。
  加拿大率先实行变产救国之后,美洲各地致公堂爱国人士也纷纷发起变产认募款饷活动。
  孙中山还说服筹饷局,并以革命军政府名义发行10元、100元、1000元3种面额的金币债券。

  九、赴加国鼓吹革命


(23)加拿大温哥华大汉公报旧地址,《大汉公报》曾为孙中山的革命摇旗呐喊


 


(24)孙中山访温奔走革命期间致函同志述及筹军饷点滴之原手书(用《大汉公报》信笺书写)


(25)孙中山抵达加拿大亚省卡技利与洪门人士合影


(26)1911年孙中山与温哥华洪门人士摄于士丹利公园(后排右三为曾任大汉公报主笔冯自由,二排左一为温哥华盟长李希环


(27)1911年10月《科罗拉多丹佛日报》上刊登致公总堂的中文广告:特派孙文大哥黄云苏二位游埠演说


(28)加拿大域利多致公总堂自置楼式

  孙中山曾前后3次访问加拿大。1911年2月6日,是他加入致公堂后第三次到加拿大。
  加拿大是康有为的保皇会总会所在地。2月6日当天,前往车站欢迎孙中山的侨胞有一千余人,并由冯自由等陪同前往洪门致公堂,孙中山乘机向他们宣传革命。致公堂大哥陈文锡、司库岑发琛、书记黄圣峰等也积极创办《大汉公报》来鼓吹洪门与革命,冯自由任笔政,与保皇会展开笔战,于是推波助澜使致公堂的势力逐渐膨胀。
  1911年2月9日,致公堂举行公宴大会,设宴10余席为孙中山洗尘,同时欢迎来加盟的新会员60余人,以陈义式和孙中山为正副盟长,主持加盟仪式。
  次日孙中山致信旧金山致公总堂黄三德与众职员,兴奋地通报:“弟已于初八晚到云埠。蒙各手足非常欢迎,连日在公堂及戏院演说,听者二三千人,虽大雨淋漓,亦极踊跃,实为云埠未有之盛会。人心如此……”。当时在温哥华的侨胞总数只有5000人,而前往聆听孙中山革命演讲的如此之多,足见人们对中山的理论和人格感佩至深。
  孙中山还分赴温尼伯、多伦多和蒙特利尔等地,大力宣传革命方略,先后为国民革命筹得款项10余万元,并陆续电汇香港交黄兴和胡汉民等人,要求他们购置军械,准备武装起义。
  至4月中旬,二个多月孙中山都在加拿大活动。

  十、广州起义洒热血


(29)旧金山洪门致公堂内供奉的黄花岗72烈士神位


(30)加拿大洪门昆仲捐助孙中山赎回为广州起义,变产之楼宇芳名


1907年孙中山在新加坡与参与黄冈起义的部份华侨、洪门人士

  1911年4月27日,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孙中山在广州发动起义失败,战役牺牲的72烈士营葬于黄花岗,其中有68位洪门志士、31名华侨烈士为国捐躯。这次起义是由孙中山策划、决定,并负责筹款购械。
  鲁迅在给许广平的信件中曾说:“孙中山奔波一世,而中国还是如此,最大原因还在他没有党军,因此不能不迁就有武力的别人。”所谓“有武力的别人”者,那个时代能帮助孙中山的,不能忽视的巨大力量便是反清复明的洪门。孙中山、黄兴依靠郑士良、李杞、候艾泉等洪门人士,分头联络广州、花县、英德、清远等地洪门会党、绿林武力,借助洪门力量进行广州起义。
  1910年11月,孙中山在槟榔屿主持召开同盟会会议,决定在广州再次起义,由黄兴、赵声驻香港成立统筹部,由黄兴为“统筹部”部长,陈炯明为编制课长,各分支机关分设省港各处(各地筹饷局所得捐款均汇至统筹部)。起义前夕,南洋各地、日本、粤、闽、桂以至长江各省志士,纷纷抵达香港。然而,凭着一股冲劲,后继无力、补给不足,加上临时编组队伍中混有奸细、走漏机密,许多原因造成起义失败。
  起义失败,是给孙中山等人一个严厉的教训,但也促进人民群众觉醒,使孙中山后来成为中国同盟会总理和辛亥革命的领袖奠定了基础,最终促成了中华民国的诞生。

  十一、致公堂改致公党


(31)1923年10月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第三次洪门恳亲大会讨论改堂为党建立中国致公党,并决议在上海兴建五祖祠


(32)1925年10月五洲洪门第四届恳亲大会在旧金山举行,这次大会为中国致公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33)1939年司徒美堂(后排右立者)参加全美洲洪门总干部成立典礼


(34)1933年9月22日中国致公党总理陈炯明在香港逝世,收到来自香港、东南亚,南北美洲等地挽联挽章,共达数千之数。图为旧金山致公党总部举行追悼会(陈炯明遗像由笔者修复)

  1923年10月10日,五洲洪门第三次恳亲大会在美国旧金山召开。司徒美堂、黄三德及海外不少洪门团体的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这次大会着重讨论了改堂为党,成立中国致公党的问题,所以实际上这次恳亲会是第一次筹备组党的会议,并通过了《中国致公党党纲草案》,成立中国致公党筹备委员会。至1925年8月,筹备会总会又发出《通告全体洪门人士书》,就有关建党的具体事项,通告了全体洪门人士。
  1912年,孙中山当上临时大总统后,与海外洪门组织关系愈趋愈远。而陈炯明在任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时,并在辛亥革命活动中以“仗义执言”、“建议独多”得到南洋华侨及美洲致公堂的支援。而且建立致公党,也需要头面人物,因此洪门昆仲公推陈炯明为党首。
  1925年10月10日,五洲洪门第四次恳亲大会在旧金山召开。来自美洲各地、香港、澳门和上海等地的洪门组织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的主要内容是:决定以洪门致公堂为基础,组织华侨政党,定名为中国致公党;通过《中国致公党党纲》;选举陈炯明、唐继尧为正副总理。这次恳亲大会成为中国致公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注:过去几年,因工作之便,笔者曾走访了美国檀香山、旧金山、纽约,加拿大温哥华、多伦多,英国利物浦、澳大利亚悉尼、墨尔本,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秘鲁、墨西哥、菲律宾、缅甸等地的洪门致公堂、洪顺堂、民治党等堂口和洪门人士,收集有关资料。今年正逢辛亥革命100周年,经常接到一些网友和致公党的同仁的电话,向笔者索要有关孙中山与海外洪门图片资料,特别上个月给来自北京的几位大学生讲侨史,讲到孙中山与海外洪门的关系时,彼感兴趣,提问不停,之前他们是把洪门当黑帮。因此笔者有职责,凭着认识与灵感,将过去的资料重新整理,着重以图文并茂方式,简要又还原历史地记述和追寻孙中山从1894年至1911年与海外致公堂及洪门志士的足迹,供广大致公党党员及有兴趣的同仁参考。以上所收集图片、多数是可以放大共用。   王起鹍 2011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