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洪门·华侨·致公 >> 陈炯明的功与过
还原真实的陈炯明  ---狄劳杰

【更改字体样式: 】  

    
  叶曙明在最近问世的《共和将军》的创作过程中,给自己提出了一项很不轻松的任务---通过艺术的形式,让读者了解一段对今天影响深远的历史,并真实地了解一个长期被“国民党正统史学”严重歪曲的近代风云人物---陈炯明。在鱼目混珠的“戏说历史”盛行的今天,为取信于读者,艺术的虚构当然只能因此压缩到有限的范围。叶曙明在新近问世的《共和将军》中以大量史料为依据,真实生动地再现了陈炯明的一生,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和有关的人物。小说中所叙孙、陈二人的言论、行动,除个别无关紧要者外,均有可靠史料为据,体现了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的统一。与那些或为悠谬荒唐的戏说,或为与戏说同样悖于史实、还要闷煞读者观众的概念图解对比,相去何止千万里!
  20世纪80年代以来,银幕和荧屏上陈炯明的形象出现得不少,尽管编剧和导演们都强调在塑造这个人物时已注意到其复杂性,但实际上仍是千篇一律的大奸大恶。这也难怪,因为这些作品中的陈炯明都是作为孙中山的反衬而出现的。这是艺术创作的自由,应该尊重,但并非真实的历史。

  陈炯明是近代中国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蒋介石统治时期的所谓“国民党正统史学”从蒋家王朝的私利出发,肆意歪曲历史。首先,大肆宣传蒋介石是孙中山钦定的接班人,证明蒋家王朝的正统性,打压反蒋势力。由于孙陈反目之后,蒋介石跑到永丰舰上跟孙中山一起呆了一段时间,成了他后来发家的重要政治资本,为突出蒋氏之忠勇,对陈炯明之丑化、鬼化自然要不遗余力。其次,陈炯明早期曾支持苏俄和中共,丑化陈炯明还可以兼收为所谓“戡乱建国”或“反攻大陆”作“学术动员”之效。

  陈炯明曾参加辛亥革命、护国讨袁和护法运动,出任过广东都督、粤军总司令和广东省长。任内严禁烟赌,发展教育,提倡新文化运动;邀请陈独秀到广东担任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出钱资助中共在广东的机关报《广东群报》,设立由共产党员主持的广东宣讲员养成所,支持共产党领导的广东工会组织;致信列宁祝贺俄国革命成功,并表示尽一切力量推行布尔什维主义;向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要求派代表到苏俄去,并同意在广州设立共产国际办事处,希望在苏俄军事顾问的帮助下改造军队,但不赞成党的专政。另一方面,他主张保境安民,发展经济、文化教育和民选制度下的地方自治,反对广东介入军阀内战;主张联省自治,反对中央集权和武力统一,与孙中山联合奉、皖军阀、讨伐直系军阀曹锟和吴佩孚的策略背道而驰,酿成政争。孙中山命人刺杀陈炯明,未果,于1922年4月由桂林回师广东,企图一举灭陈。陈炯明宣布辞职,率军退回惠州。驻广西的陈军叶举等部失去接济,亦回广州。孙中山命叶举等部撤离广州,否则以毒气弹消灭之;陈亦命叶勿与孙冲突,撤回东江。叶不听命,于6月16日举兵进攻孙的广州总统府。孙退出广东后,陈返穗复任总司令。半年后,孙策动滇、桂军由梧州东下。陈军缺饷已久,士无斗志,再退东江,先后与滇、桂军及国共合作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对抗,陈的政治取向亦从联共转为反共。1925年,陈军覆灭,陈炯明蜇居香港,被推举为中国致公党总理。他在位时生活刻苦,廉洁自持,不蓄私财,故居港后生活窘迫,“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企图拉他下水,他则反过来要求日本人归还东三省。日本人拉拢不成,仍赠他8万元支票,陈在支票上打叉退还。1933年,陈炯明在贫病中死于香港。其后,致公党与中共合作,直至今日都是参政党之一。

  学术观点上的分野从来都不等同于政治立场的分野。早在上世纪20年代,共产党人在其中起先锋骨干作用的国民革命军与陈炯明的军队激战正酣之际,蔡和森对陈炯明的评价是:“民国九年,陈炯明在漳州的时候,曾在精神上和实际上赞助社会主义运动,并曾为民主革命努力,彼时社会主义者与之发生关系是极应当并且是光明磊落的行为。故陈炯明和民主革命势力回到广东后,社会主义者陈独秀曾到广州去办教育,这也是极光明磊落的行为。”(《向导》第八期)

  不无遗憾的是,小说中个别情节仍与史实有所出入。如叙及援闽粤军成立一段,仍误用了“国民党正统史学”炮制的谎言,说朱庆澜在与胡汉民商议,决定把亲军改编为北伐军后,才电请陈炯明回广东任亲军司令(第169-172页)。其实,据《申报》1917年6月12日报道,陈炯明6月4日已应朱庆澜之邀抵广州;6月15日报道,胡汉民6月8日才到广州(台湾出的《胡汉民先生年谱》则说是6月14日至广州)。长沙《大公报》6月18日报道陈炯明到广州后,即与朱庆澜商讨统率亲军事宜。可见此事与所谓胡汉民的提议无关。第176页谓孙中山与陈炯明7月17日乘军舰同抵广州,其实陈炯明7月13日已先到广州。第171页说许崇智是福建人,其实许虽在福建任职多年,而籍贯则为广东。当然,不能要求历史小说的情节完全符合史实,否则就是苛求了。  (摘自羊城晚报)

 

仅供参考   请勿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