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门华侨致公标志
     
       
 
           
 
 
加强海外侨务的研究与对策
◆ - 王起鹍-  ◆

【更改字体样式: 】  

  如何做好海外联络工作,特别是如何做好侨务对台工作,致公党、侨联等涉侨党派、团体应该很好的进行研究和探讨,以便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有的放矢地积极协助执政党和政府做好海外统一战线工作和侨务对台工作。

  一、研究海外华人社会的变化

  对华人社会的研究,海内外学者已经有多种版本的论述,大体上可归纳为三种:一种是从中国看海外华人,把他们的历史看成是中华民族海外发展史,着重研究华侨与祖国的关系,强调华侨的爱国主义传统。大陆、港、台的学者多持这种看法。另一种是从海外华人所在国的角度看问题,把中国移民及其后代的历史放在所在国的历史中考察,着重研究他们适应当地环境,成为所在国社会有机构成的历史过程,强调华人对所在国的贡献,论证华人在当地的生存权利。各地新一代华人学者多持此种态度。另一种是从世界史的角度研究海外华人社会的变化。这三种看法,都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海外华人社会的不同侧面,这对我们全面了解海外华人社会的复杂情况和曲折发展过程是很有帮助的。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国人离开故土出外谋生的历史,如果从唐代算起也有1000多年了。中国海外移民历史虽长,但在近代之前,人数不多,规模不大,主要分布在周边地区。只有到了16、17世纪以后,特别是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以后,情况才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了大规模的海外移民现象。据估计,从鸦片战争到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中国人出洋人数约为1000至2000万之间。如按1000万计,则每年平均出国人数为10万,足迹遍及世界各大洲。近代中国海外移民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分布之广,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见的,其中也有不少洪门人士流落异国也是不争的实事。华侨华人为了生存在异国他乡组织各种宗亲会、同乡会、互助会、洪门会堂,以维护自身的利益、权利。

  一个世纪来,华人社会发生空前激烈而深刻的变化,广大华人华侨处在历史的几个转折关头:

  如:战前华侨华人约1000万,其中70%-80%是中国出生的。战后华侨、华人人口已增至2000万左右,其中70%- 80%是当地出生的。从人口70%一80%是中国出生的变成70%一80%是当地土生土长的,这是很大的变化。它说明,第一,华侨家庭分为两半,一半在国外,一半在国内的情况已基本结束,多数华侨、华人已在当地成家立业了;第二,人口多数已由向来熟悉中国情况、关心中国命运的一代转变成熟悉当地情况关心当地命运的一代了。这两点,从世界移民史上看正是移民能否脱离母国,最终归化居住国的重要条件。过去华侨出国,把妻儿留在国内,待到儿子长大成人后再设法带出国去。儿子在国外积了点钱又回到家乡娶亲生儿子,儿子长大后又出外谋生。这样从华侨家庭看是三代人,但从移民史角度看,父亲、儿子、孙子都是第一代移民,他们都是心向祖国,希望能落叶归根的。现在不同了,他们大多数已是真正的第二代第三代移民了,他们已经落地生根了。这种变化是一种自然过程,容易被人们所忽视,但这种变化对一个移民社会来说却是具有决定意义的过程,它是战后华人社会一切变化的自然基础。

  海外华人的大多数现在虽已加入所在国国籍成为所在国的公民,但除了新加坡的情况特殊外,他们都是所在国人口中的少数,这个少数要生存,要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

  在不少国家至今存留下来的所谓“唐人街”,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一些城市的“唐人街”,乃是当时的种族主义者逼出来的封闭社会。社区内一切活动,根据中国传统老办法,自求多福。由于华人是被迫聚居自保,所谓“唐人街”便是一个传统中国的缩影,或称之为小中国。而在“唐人街”的会馆、商会(如美国纽约中华会馆)、洪门会堂(如英国利弗甫致公总堂)便是这些华人社区的老大。

  在中国近代史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海外华人华侨,及中华会馆、会所、洪门会堂都曾对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旧中国),许多华侨华人为了抗日救国,倾家荡产在所不惜,不少人视死如归,为国损躯。祖国解放后,不少华侨又把子女送到中国学习、工作,参加家乡建设;中国对外开放,又是海外侨胞率先引进资金和技术参加祖国的经济建设,今天祖国的日趋强大,也正在改变他们在当地的地位和作用,许多人更希望有一个统一的中国做他们的靠山。

  华人华侨政治倾向也根据自身生活、经济环境变化而变化。华人华侨社会的个人和社团的政治倾向及演变,几乎都与国内的政治、经济的变化和两岸关系有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着他们,而且华人华侨社团与居住国的某些政治势力也有着关系。如:孙中山先生为了中国的革命,虽然得到了海外广大侨胞的大力支持,然而,当时海外华侨社会中也还是有一股卖国者或保皇党势力进行反制;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共两党的斗争曾经也在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引起巨大的波涛,最终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革命献身的精神,得到许多华侨华人社会的人士的拥护,统一战线工作在海外也取得了很大成绩,解放初期在海外的亲国民党的侨社、学校、报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几十年,不断地从新“洗牌”,不断分裂、调整、组合,如缅甸等国家侨团中的“白派”(亲国民党)和“红派”(亲共产党)也在不断斗争中,使海外亲大陆侨社、学校日益增多,成为今天支持祖国大陆建设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这股力量也应该是今天改革开放和促进祖国统一的力量。尽管如此,在与国民党争取“侨心”方面,国民党执政时期的驻外涉侨机构“华侨文教服务中心”、“华侨服务站”在利用“务实侨务”为其“务实外交”服务方面着实费尽了心思,也取得一些成就。

  然而,近年来国民党政府每年花费十多亿新台币精心扶持的、好不容易幸存下来的海外侨团(传统侨团),在陈水扁上台后被“冷遇”,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原亲台的华人华侨何去何从面临着重新选择,其分化与重组势所必然,而且大多数人可能向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转化。抓住机遇,探讨策略,也成了侨务对台工作中刻不容缓的急务。

  钱其琛指出:当前我们开展海外联谊,要把侨务对台工作和反对“法轮功”邪教组织在海外活动的斗争结合起来。现在我国外交形势很好,海外侨胞心向祖国的趋势不可阻挡,要利用这个机会做好工作。要发挥“侨中有台,台中有侨”的优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侨务对台工作,把不同政治倾向的只要承认一个中国原则的华侨华人都团结起来,反对“台独”势力,维护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二、台湾在海外的“侨务政策”现况

  陈水扁政府的侨务政策及其对海外侨社的影响:

  1、民进党在2000年5月1日接掌政权之际,台“侨委会”主委张富美将服务对象分为:第一是拿中华民国护照、从台湾出去的‘新台湾人’;第二是曾在台湾念过书的侨生;第三才是传统的华侨、老侨等具有华人血统者。张的讲话立即引起传统侨社广泛的不安与疑虑;2002年9月22日陈水扁夫人吴淑珍到美国,在演讲中对宋美龄无端批评指责,遭受美国“荣光联谊会”、“新党之友会”、“黄埔同学会”、“和平统一促进会”四个侨团抗议,并拒绝参加吴举办的晚宴,更加剧了传统侨团的分裂。

  2、民进党在海外侨界中坚持「台湾就是台湾,中国就是中国」的基本主张,在海外所希望产生的向心力,仅限於一些特定的社团,但是对於广大侨社已经造成了离心力,侨社对两岸关系的态度,将由过去坚定的支持“中华民国”而转向中立,甚至疏远台湾。

  3、民进党政府一上台即削减对世界华文教育学会以及一些华侨社团的补助,停聘七十六位众望所归的侨社领袖续任侨务委员,使在海外传统侨社巨大的不满。

  4、陈水扁发表了“一边一国”说之后,侨界有人警示:“这是传统侨界社与民进党政府关系的分水岭”。一些海外传统侨社和侨胞,如中华会馆改挂青天白日旗为五星红旗、不再举办“爱国活动”,特别是不再公开支持和认同中华民国,民进党政府已经逐步丧失多年来在海外侨社的优势。

  综上所述,本来传统侨社是“绝对认同中华民国”和“绝对支持及拥护孙中山先生的民主政治”,这两个“绝对”也许太绝对了,故如今不便转圜。

  台湾政坛变色,针对这两个“绝对”,突然蹦出陈水扁主张的“台独”,传统侨社自然受到极大冲击,陈上台不久,张富美就发表了“侨分三等”之说,引起群情激愤,后经她一把鼻涕一把泪地一再道歉解释,侨社才勉强接受了她。不料陈水扁抛出“一边一国”使传统侨社的两个“绝对”大打折扣;除了传统侨社与陈水扁政府的理念存在错位以外,台湾当局的侨务政策也存在不少“误区”,例如要员出访时,往往宁可和台籍社团相濡以沫,彼此情投意合,很少官员真心与原本支持台湾的"异议"者沟通,化解心结,因此陪伴着“中华民国”走过百年风雨的传统侨社,开始摇摆不定,亲台传统侨社易旗(美国侨团“易帜”最早始于中美建交时的1979年),不庆“双十”庆“十一”。

  但是,陈水扁为了其实现“台独”的目的,也正在不断的调整海外的侨务政策,提出:“侨务工作‘有所变,有所不变’,对侨胞服务不变,紧密联系侨胞与政府形成互动,凡是认同中华民国,热爱台湾的侨胞就是我们服务的对象”,并在不久前拟定三个专题,分别为“运用全侨力量,协助政府参与国际组织”、“全面振兴华文教育,强化海外文宣工作”和“汇聚全球侨商力量,协力发展国家经济”。

  2002年1月下旬,近百名与民进党密切的海外华侨华人聚集台湾,商讨成立“全侨民主和平联盟”的事宜,自今年四月起在全球已陆续成立七十多个“全侨民主和平联盟”组织,分布在北美洲、中南美洲、亚洲、欧洲与大洋洲(第一個支盟成立於美国亚特兰大),以取代国民党政府时期的传统侨社,逐步培育支持“台独”的侨社,“全侨民主和平联盟”任务是:一、反制中国大陆的侨务工作。二、其骨干由台“外交部”钦点。三、反对祖国统一。四、反制海外侨团组织的“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其主要成员为民进党骨干、台湾到国外的学者、部份国民党党员和从大陆出去支持台独者。当然陈水扁政府组织的“全侨民主和平联盟”也遭到传统侨社的反对抵制,他们称“全侨民主和平联盟”因统独不明,要求改名,或拒绝参加。另一方面,台湾当局还利用海外侨社急需华文教师的机会,加派台湾教师到海外充当“文化大使”的使命,他们有两个使命:一、代表海外侨委会从事教学,二、是代表中华民国的形象传播。

  三、海外联络工作中如何拓展侨务对台工作的几点思路

  中国的繁荣富强,也促进了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社团的发展和变化,一是数量增加;二是越分越细;三是组织形式多样,成员构成多样;四是国与国之间的宗、乡社团交流频繁,开展经济、文化方面的合作加强;五是加强与祖地的联系、交流与合作,多在祖籍地举行过世界性的联谊活动;六是各种交流与合作,其基础是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功利主义目的;七是中华总商会、宗亲会、同乡会的功能逐渐弱化,专业人士的联谊组织较为活跃。

  海外华人华侨的政治倾向和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其实是相互激汤和互为表里的,新的移民和留学生与既有的侨社来往将会日趋频繁。

  新时期的海外联络工作,应该是以加强侨务对台工作为重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以大团结、大发展为主题,大力拓展海外侨务工作,服务科教兴国这个中心。因此,我们必须认真贯彻“了解侨情、理解侨心、维护侨益、发挥侨力”的基本方针,把侨务对台和引商、引智、引侨结合合起来,与致公党、侨联参政议政工作结合起来,努力探索侨务工作的新思路,以拓展海外联络工作的新领域。下面,提出几点工作思路:

  1、关心台湾局势和两岸关系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密切注意亲台社团或台独社团的发展,要加强侨务对台的研究调研工作,建议政协台港澳侨委员会、侨办、侨联、致公党等涉侨单位组织相关的研究机构(部门),其宗旨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分裂,发展两岸关系,促进中国统一。发挥涉侨部门与海外侨团、社团、洪门组织有广泛联系的优势,加强侨务对台工作的研究力度,把研究华人社会历史与海外洪门社团历史结合起来、把海外联络工作与参政议政工作、侨务工作结合起来进行调研和分析,并能及时让有关基层组织掌握了解海外侨团、社团、洪门组织的情况和动态,尤其要理解海外侨团、洪门社团与中国历史上的源缘关系,正视海外侨团、洪门社团及华侨华人、洪门人士的“寻根”之旅。必要时可以由相关涉侨部门牵头,请一些省市组织也有关人士参与研究、撰写拓展海外联络工作、侨务对台工作方面问题和海外侨社组织的发展历史状况的报告,有计划的举办各类学术活动,开展海外联络工作交流,编辑论文集等,这对沟通信息,交流研究情况大有裨益;并可集结力量,为政府出谋献策,提供决策上的依据。

  2、建立海外侨胞、台胞重要社团与人物的信息库。可先在归侨侨眷中对海外关系进行模底,建立海外关系信息库,借助于我国驻外机构及有关渠道,调查了解与我们有关系的海外侨胞、洪门人士、及台胞在世界各地分布情况,重点关注那些有影响的侨团与华人知名人士、洪门社团,以及在跨国公司或高科技产业供职或者与这类公司、机构联系密切的人才,了解其背景与政治态度,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策略,积极联系争取,为我们的统一大业与引商引资引智或建立科技园等发挥不同的作用。

  3、关注海外,特别是东南亚一带华人教育发展的新变化,及时派遣“教育使者”到海外任教。过去国民党在台湾执政时期,十分关注海外华侨的教育工作,除拨出巨款给以扶持外,还曾向东南亚一带派遣不少大中小学教师(包括教育行政人员),编写亲台性质的教材。陈水扁上台后,原先派出的教职人员纷纷撤离回台,当地华侨教育机构与华人学校教师奇缺,有的甚至关门闭校,不少华人学校为了教材则设法与大陆取得联系,或聘请华人教师,与帮助编写教材。涉侨部门在这方面可以抓住机会,协助政府探明信息,积极联系,征得有关部门同意,派遣“教育使者”。在支持华文教育时,要区分华文教育和汉语教育的区别,教育是千秋大业,办好华裔教育的意义更不容低估,透过现代科技,以全面振兴海外华文教育,使全球华裔均可迅速、便捷的得知国内讯息。

  4、经常与涉侨部门举办一些历史文化知识与国贸、国经知识的讲习班,请学有专长的学者专家做专题报告;要经常性地组织党务领导和干部学习侨史、侨情、台情、涉外知识,侨务和对台政策,让更多的人了解涉侨涉台工作和侨务对台工作的重要意义,不断加强充电,提高素养。海外侨胞与我们接触过程往往会提出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涉及侨务政策、历史文化知识问题,例如“归国留学人员回国定居是不是归侨?”“华人在当地被同化成外族人怎么办?”等等。因此,掌握一点近代史、地方史、移民史与宗教史等方面知识便很有必要。另外,中国加入“WTO”,如果我们能对国贸、国经、国际投资、跨国公司、五百强、知识产权、反倾销、中西部开发等方面知识有一定了解,在与他们接触过程便不至于因茫然不知而显得十分尴尬。

  5、继续做好海外留学人员的工作,要充分发挥这个巨大智力库的作用,把这股“智力流”引回中国。涉侨部门应利用自身工作优势,做出一些具体的确实可行的指导性意见,在招才引智方面以实际行为发挥主动作用,通过海外侨团、华人华侨、洪门人士,以及归侨侨眷、致公党党员的海外关系,大力对海外专家学者开展公关工作,以不同方式、有目的有步骤地分期分批地邀请他们到国内走走看看,把海外华人精英吸引回国,把“人才流失”转化为更高级人才的回流,把留学生变成我们科技创新的重要智力源泉。政府应从经费上给予相应支持。

  6、要主动与海外亲台侨团组织、洪门组织和台湾涉侨部门的联系,特别是台湾洪门组织过去不被当局政府承认,一直到1983年,台湾洪门组织向台湾“内政部”立案登记之後,才开始有较正式的活动,据台湾洪门人士刘沛勋先生估计,台湾现有洪门组织180个山头,这些山头的人数加起来大概有30万人左右,台湾洪门不是政党组织,现在转型为公开的公益团体,并朝向“本土化”及“学术化”发展。台湾洪门组织基本主张仍是“两岸和平统一”,有“台独”意识的人是不会接近洪门。当今政坛人物,以“立法院”为例,里头至少有20位以上的“立法委员”是洪门人士,其中不少台湾洪门人士是专家学者,文化层次较高。应该指出,做好台湾洪门人士的工作也是我们做好台湾人民工作内容之一。况且,台湾洪门人士与海外各地洪门人士有着密切的联系。如9月21日晚陈水扁夫人吴淑珍在纽约宴请侨界时,为抗议吴对宋美龄的批评,当地七大传统侨社拒绝出席,其中就有美国安良工商会的不少洪门人士。

  7、华侨华人社团、海外洪门组织是海外华侨华人相互沟通和扶持的重要载体,我们在增进与海外侨胞、洪门人士联系的同时,与华侨华人社团的联系也更加深入。但是,海外一些传统侨团和洪门组织的领导人老化程度较为严重,一些中青年人对传统侨团和洪门组织历史了解不多,我们在访问、接待的同时,要有目的关心、引导和支持海外传统侨团和洪门社团的团结和发展,如有计划地组织海外传统侨团和洪门社团中的中青年人士和海外侨团领导人的子女到祖国大陆参观访问,或组织他们参加类似夏令营活动,一些活动可以由省市涉侨部门协助举办;在海外,商业团体和政治团体都一样重要,在联络工作中,要认真处理好海外的统一促进会和海外各种政治、商业社团关系,只有认真开拓海外联络工作,才能真正实现以一个中国原则为基础,继续不失时机地开展侨务对台工作,积极参与世界性和地区性的“反独促统”活动,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继续贡献力量。

  8、加强运用网际网路,并利用刊物、广播、电视等媒体,宣传涉侨各部门单位的工作性质、作用,不但使关心我们的华人华侨、洪门人士,都能迅速得到所须要的资讯,而且也让国内一些部门也了解我们涉侨单位的工作,形成一个志同道合、心理认同的强大群体;与有关政府部门和媒体合作,开办播出华语、华文专题新闻、教学节目和栏目,报导侨界动态,包括其他侨居地的新闻。(2003年6月)
 

仅供参考   请勿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