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门华侨致公标志
     
       
 
             返回首页《洪门·华侨·致公》
 
 
侨务对台工作之探讨与对策
◆ - 王起鹍-  ◆

【更改字体样式: 】  

  1999年12月,由厦门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台湾事务办公室组成了由侨联、致公党、台盟、台联参加的<厦门侨务对台优势与对策>调研课题组。本文章是根据调研组所收集的资料和有关文件材料组织撰写而成。
  随着台湾经济的国际化与移民的全球化,海外台胞的数量和经济力量不断增长。“台转侨”的现象日益普遍。深入分析“台转侨”的现象及其发展趋势,应是我国,尤其是作为侨乡和台胞故乡的省市的重要课题。我们提出“侨务对台”的对策,不仅是为引资引智、扩大大陆与台经济合作,更重要的一层意义,即以侨务优势对海外台胞开展工作,另辟推动两岸关系良性互动的渠道,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

  一、台湾国民党的海外侨务工作

  国民党的海外侨务工作在短时间内不会因陈水扁的上台而有较大的更动。

  十年前,国民党当局曾经声称,台湾在全球的8700多个侨团中,已经取得了“稳固领导权”。每年的“双十”节接待侨胞3万多人到岛内活动,并在世界各个重要侨区成立了“华侨文教服务中心”,接纳华侨学生到台湾升学,10多年来总数已达3万余人。每年为各国华人华侨教师提供来台参加各类培训班更为频繁。而且台湾还不定期地举办过类似“全球侨务会议”,以此来发展研究海外的侨务工作。

  据有关资料报道,台湾国民党的海外侨务,是从1952年开始。在此之前,国民党甫逃入台,惊魂未定,处于瘫痪状态。1952年3月蒋介石任命郑彦芬(曾任国民党中央秘书长)出任“侨委会”委员长,郑上任后抓了两件事,一是召开第一次“全球性侨务会议”,二是於1957年成立“全国侨联总会”,这也为尔后的台湾海外侨务工作打下了基础(郑后继任侨委职务的有周书楷)。这或许是台湾开展海外侨务工作的第一阶段。

  1972年至1984年毛松年(解放前曾任广东省财政厅长)执掌侨委会12年。此时的台湾经济已经走向加速工业化和完成“十大建设”的转变时期。而在政治、外交方面因台湾被逐出联合国、中美建交,在海外侨胞中引起巨大的震动。台湾的侨务工作从侧重于经济(以吸引华侨投资为主),转向“传输中华文化”、“争取侨心的认同”的策略,扩大侨团组织范围及功能,并运用其财力,在海外与大陆争斗侨团领导权。这是第二阶段。

  1984年曾广顺从原任国民党中央“海外工作部”改任侨委会委员长后,台湾人将其称为侨务“革新”的新阶段。曾广顺强调侨务工作要以“服务、奉献”为主,从过去经济上“取之以侨”“有取有予”改变为“反馈于侨”,从而推展了海外工作。在侨政方面主要放在“培植后进”,重点放在与大陆争夺华侨、华人青年上面。台湾侨务工作为因应海外情势的发展变化,台湾当局采取了加强联系,扩大“服务”;广罗“精英”,增进“政府”与侨胞间的沟通与合作;策动“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所谓“爱国”活动;主动提供服务,并在海外举办华侨青年夏令营,以适应侨胞需要。

  九十年代初期,国民党进一步调整了侨务策略,除了台湾侨务委员会新聘了海外32位委员之外,在国民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中,美、日 英、菲律宾、香港、丹麦、巴拉圭等海外代表就有9人,候补国民党中央委员有5人。以显耀国民党政府对侨务工作的无比重视。

  随着李登辉的上台,台湾侨委会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往侨委会委员均以大陆藉人士为主,而此时的侨委会委员开始出现了“本土化”趋向,拉拢为数众多的台乡系社团。二是认同台湾当局“统独”政策的前提下,允许非国民党党员出任委员职务,以扩大侨务委员的代表性和笼络人心。三是对与大陆来往者不在介意,不在以有否与大陆来往划清界线,且多采取了“灵活”应变的做法。三是不排斥台独,这也反映了台湾当局对台独的默许与纵容。

  章孝严和祝基滢(96年6月至98年2月)主持台湾“侨委会”时期,在国民党内部斗争日趋激烈、台独势力增长的情况下,台湾在海外侨务工作中,注重加强与台湾籍华侨、华人社团的联系(因其成员大多为知识分子,组织能力较强,能量较大,海外台藉出身的侨务要员在“侨委会”中比例增多。尤为成功的策动诺贝尔奖得主李远哲到台任中研院院长。李远哲赴台影响了一大批美国华人主流社会的成功人士对台湾的态度,增加了台湾对北美华人社会的影响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美国社会对台湾的看法),改变了“不与以推翻‘中华民国’为宗旨的海外华人和社团接触”的政策,竭力笼络侨心;面对两岸形势的不断发展,台湾当局不得不在侨务工作中改变以往反共方式,主要是阻止华人社团与我接触,以各种方式拉拢华侨华人,并给予多种实惠,但反共立场并没有改变;利用“务实侨务”为其“务实外交”服务,是台湾海外侨务工作的主要目的,以寻求支持台湾当局进入联合国的力量,主要是通过一些有影响的华人和社团,以金钱开道,大力开展“院外活动”,做美国政界人士的工作。由于国际上绝大部分国家与台湾没有外交关系,台湾“务实外交”的主要操作者正是以海外台胞为主,兼及部分海外亲台华侨社团的海外侨胞。几年来,台湾当局的金钱外交,很大部分是通过台商投资来进行;另一方面,台湾当局竭力对外宣传,加强设立海外宣传机构是费尽了心思。除了开办电台、电视台、增加报刊外(几乎所有华侨华人社团都能免费订阅台湾出版的报刊),还在欧美等国设立“华侨文教服务中心”,以加强与华侨华人社团的联系;“侨委会”非常注重华人经济活动,极力加强华侨华人与台湾的经济联系,台湾当局鼓励他们在经济上“就地生根”,提出依靠华侨华人力量在当地建立商品展览公司或台湾产品集散中心,从而配合台湾的经济活动。

  1998年2月,原“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焦仁和主政台湾“侨委会”,其基本的侨务政策走向没有根本的变化。至此,据称全世界9000余华人社团中约有2500余侨团仍然与“侨委会”保持联系。侨委会的主要功能是“加强联系、了解需求、提供服务”。焦仁和提出的政策是“汇集各界资源,加强服务联系、增进侨胞福祉”三大重点工作方针。提出了“以民主来吸引侨心、以包容赢取支持、以沟通凝聚共识、以服务巩固侨社,在侨务工作上摆脱侨胞因族群、地域、出身的不同所造成认同及意识形态的困扰”。焦仁和说:侨务工作是最廉价的外交,国际及促进国际间经贸合作的工作,服务海外侨民工作是争千秋而非争一时的工作。并强调“海外中国人对我们来说,是一项非常大的资源”。总之、焦仁和保持和加强了前任“委员长”的政策。

  今年的5月7日全美中华会馆联谊会、中华公报暨全美洲华侨总会在芝加哥发表声明,抗议陈水扁新政府内定侨委会委员长张富美侮辱传统侨社侨民、分化侨社。声明指出张富美的言论是走台独政策。张富美将未来“侨委会”的服务对象分为三个优生顺位:第一是拿中华民国护照、从台湾出去的‘新台湾人’;第二是曾在台湾念过书的侨生;第三才是传统的华侨、老侨等具有华人血统者。张富美的讲话引起了海外侨团的强烈反映。同时也促使国民党海外侨团为自己从新定位。

  陈水扁的上台确实冲击了海外侨团,虽然在一些国家,特别欧美有新侨和旧侨之分,有“台侨”和“华侨”之说,但侨团和侨胞们对台湾政局的变化,态度还是非常清晰,大部分侨团比较慎重,不表明态度,但还是有个别侨团领袖就发表强烈的言论,左派侨团由于不想在国民党惨败之际有所举动,让人有“落井下石”的感觉,因此静观其变。而亲国民党的右派团体,则表现出情绪激动,对民进党的“台独纲领”誓言反对,而对李登辉则大加挞伐,指控李登辉是中国国民党的叛徒和“中华民国”的罪人。

陈水扁上台后在海外侨团的抗议声中,当局政府为了巩固自己弱势政权,也为了争取侨心,还是保留了侨委会。

  然而根据有关方面的分析;1、在可见到的将来,陈水扁是不会撤消侨委会的,设立於海外的十多个经济文化处和华侨文教中心也会保留,但这些组织的服务对象将逐步改变,而将会以台湾来的侨胞为主,漠视传统的侨团。2、国内的侨务部门(侨办、侨联、致公党),以及各涉侨的统战、经济文化部门应当加强海外的侨务工作,特别是福建、广东、江苏、浙江等侨务部门要花一定的时间精力研究对策,利用宗亲会、同乡会对有关传统侨团进行工作,主动与他们联系勾通,把这些侨团及他们影响下的侨胞争取过来。

  当然,这次台湾政权的“变天”,是真正地冲击和改变了海外国民党侨团、以及民间团体的态度,首先反对台独、促进祖国统一的声音越来越大,许多侨胞坚决反对台独,对中国大陆则希望能有更强硬的措施以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原来势不两立的左、右两派侨团、社团开始相互勾通、交流,互信互谅,朝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

  民进党在台湾取得政权,不但改变台湾政治生态,同时为海外侨社增添了新貌,使原本摇动的侨心,有了新的选择,不再两岸之间举棋不定。

  应当指出,海外(欧美)传统的侨团,一部分是解放初期由中国大陆或台湾移居的侨民,另一部分是50年来台湾的出国留学人员,更多的还是60-70年代从东南亚各国(主要是缅甸、越南、柬埔寨、老挝)移居的,且和中国大陆有密切的联系。他们在海外多少都受到了国民党政府的经济资助,也是国民党政府在当地开展“国际空间”活动的一支援助力量。由于祖国海峡两岸分裂,也因此造成了海外侨团之间不和了五十多年。虽然现在两岸还未统一,但除了一些台独分子之外,基本上认同一个共识,就是坚决反对台湾独立和希望中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这种趋势将会推动侨团的勾通,改变过去双方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而形成有共同基础的团结的新局面,也会为中国的统一大业而共同努力。也将因有新的理念而消除旧有的歧见,将进一步密切团结为华人的权力和侨团的安定繁荣和自身利益共同奋斗。

  我们相信,海外华人华侨社会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出现有利于共同为祖国统一而努力的大团结的重大变化。

  二、海外台胞资源分析

  1、近30年的台湾海外移民概况和类别:

  台湾海外移民可以80年代中期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80年代中期以前,台湾海外移民主要以留学生及其家属为主,从1950-1993年,仅赴美留学者就达12万人,返回台湾者2.7万人。通过留学而移民美国,在近年来有加速发展的趋势,仅1998年,就有30855名台湾留学生在美国841所大学读书,居留美外国学生第五位,与居第二位的中国大陆的46958人相去不远。据台湾侨居法规定,在海外住满4年即可视为华侨。数十万台商中的一大部分人实际上已具有台湾人和华侨的双重身份。与台湾大规模向海外投资相适应,投资移民也迅速增加。尤其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等地,是台湾投资移民较为集中的地点。在留学和海外投资的双重驱动下,近几年来,台湾海外移民迅速增加。1994年,台湾移民海外者42000名,1995年增至78000名,1996-1999年,每年以5-6万人的速度移出。

  据估计,目前定居于海外的台胞总数达90多万人,主要在北美和日本。其中,在美国的台胞约60万,加拿大有12万人,日本有6-7万。此外,尚有大批具有双重身份、频繁往返于台湾与海外的台商。

表:台湾海外移民分布 (单位:万)

美国 60 新西兰 1.8

加拿大 12 澳大利亚 2-3

日本 6-7 欧洲 3-4

巴西 9 中美洲 0.3

南非 1-2 其他 1

总计: 约96-97

  2、海外台胞的资源优势

(1)无与伦比的智力和科技优势。海外台胞的高科技人才主要集中在美国,这是近40年来台湾源源不断向美国输送留学生的直接后果。从台湾移民美国的人当中,65%以上的人具有大学以上的教育程度,尤其是早期的移民(1960年以前),92%的人具有大学以上教育程度。据台湾“内政部”1994年调查资料显示,台湾计划移民国外的人当中,有大学程度的占43.35%,专科程度的占26.59%。台湾在美的留学生一直居美国留学人数的前茅,1998年,台湾就有30855名在美留学生,人数列日本和中国大陆之后,占第三位。台湾留美学生完成学业后定居美国的比例高于大陆学生,在六、七十年代高达95%,近年才降为60%左右。这些人在取得博士学位和经过专业培训后,进入美国公共或私人机构,从事技术、科研、教育等工作,随后取得美国公民身份,其人数已达20万左右。更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北美台胞多从事信息高科技行业,据估计台湾人在美资讯业从业或相关者有2万多人。有人在90年代初期曾作了统计,美国著名大学1/3的系主任,美国机械协会一半以上的分会主席,美国最大的电脑企业1/3的高级工程师都是华人。这些在美的华人高科技人才,近半是来自台湾的华人。李政道博士预测,到本世纪末,世界高科技领域的带头人中,大部分将是华人。在全美800多名高级科技专家中55%是华人,其中当以来自台湾者最多。

 (2)经济资源。海外台胞经济资源主要体现在海外台胞经营的庞大海外投资和高科技企业。

  据保守估计,台湾的海外投资达800亿美元,主要集中在大陆、东南亚和北美。前者是为了实现行业转移,建立新的海外出口基地,掌握新的原料市场。后者是为了获取最新技术及商贸资讯网络。

台湾海外投资表(至1997底, 单位:亿美元)

亚洲: 泰国 新加坡 马来西亚 印尼 越南 中国大陆

94.4 11.4 83.2 132.8 43 374

美洲 美国 墨西哥 中美洲

50 以上 1.9 10

非洲 南非

6

总计: 806.7

  近年来,台湾华商尤其重视对发达国家的高科技产业投资。1997年台湾对美国投资额达54741万美元,其中居首位的是电子及电器制造业的投资,其投资额为25831万美元。其次为金融保险业的投资,其投资额为114393万美元。台商在加州投资的企业数目最多,纽约居第二位,但数目远少于加州,原因是加州为高科技与人才的中心,硅谷更是举世闻名的科学城。根据北美事务协调委员会旧金山办事处科学组的调查,台商到硅谷进行收购、合资与投资的公司即达四百家左右,华人工程师估计有2万人。此外,台湾的世界先进、力捷电脑及联华电子等岛内大厂,均将赴硅谷及加州投资,生产销售电脑、扫描器与半导体,并进行设计工作。1997年台湾至加拿大国投资总额为1586万美元,台湾中油已于1997年与加国CSESOURCES 公司进行策略联盟,预计若开发成功,将可取得日产量约5万桶重油。台商在欧洲投资创业以德国为主要据点。至90年代中期,台商总数已接近300家,其中经营资讯业者占全德国台商之60%。目前德国北莱茵邦已成为台商经营行销贸易之重镇。以生产笔记型电脑的伦飞电脑公司,在德国电脑界已占有一席之地;此外在德国市场中许多知名大厂如西门子、惠普及康柏等产品,也使用台湾零组件,台湾品牌在当地已是高科技品质的象征。由于法国生产力高及技术好,高科技产业更是闻名于世,故非常适合台湾高科技产业赴法投资,或与法商进行技术合作和移转。1998年3月台湾汉翔航空工业公司与法国拉提奎尔(Latecoere)航太公司联手标得A340系列飞机工程,双方合作使台湾能从航空强国的法国获得台湾航空产业迫切需要的技术。

  (3)政治资源。基于其经济实力和专业人才的优势,尤其是在台湾当局刻意扶植下,海外台胞以各种社团组织的形式组合起来,正逐渐成长为当地社会的重要政治势力。尤其是北美台胞,其活动能力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美国政界,从而对两岸关系的走向起一定影响。

  海外台胞的政治资源主要通过台籍或亲台社团发挥作用。80年代中期以前,台湾当局主要利用传统的亲台社团展开工作,如“世界越棉寮华人团体联合会”、“亚洲华人联谊会”、“欧洲华人团体联合会”、“欧洲中山学会”、“美洲各地中华会馆、中华公所、华侨总会联谊会”、“全美各地中华会馆、中华公所、华侨总会联谊会”、“中美洲暨巴拿马六国中华会馆、华侨总会”、“大洋洲华侨团体联合会”、“非洲华人联谊会”、“世界中华工商妇女企管协会”等。90年代以后,以台籍华人主导的新社团纷纷成立,尤其在美国,其发展势头较猛,活动也较频繁,如台湾大专院校校友会,台湾会馆、台湾同乡会、等。在海外台胞社团中,特别要重视台商联合会的政治功能。台商联合会成立的宗旨,原是为紧密结合世界各地台商力量,提高台商经济实力,确保台商地位,拓展对外经贸关系,达到开拓国际市场的目的。台“侨委会”在世界各地辅导成立了60余个国家或地区性台湾商会,后又将五大洲的洲际性台商联合会和122个地区性台商组织整合,于1994年9月14日在台北正式成立“世界台湾商会联合总会”,并定期召开年会和理、监事会。

  世界台湾商会联合总会及下属分部表

亚洲地区:旅马来西亚投资厂商协会 印尼台湾工商联谊会

新加坡台北工商协会 香港台湾工商协会

泰国台湾商会 旅菲中华协会

在日台湾商工会议 柬埔寨台商协会

大陆投资台商联谊总会 香港台湾工商协会

欧洲地区:欧洲台湾商会联合总会,成员包括:

英国、荷兰、西班牙、比利时、法国、奥地利、

波兰、德国、意大利、希腊、瑞典、挪威、葡萄牙等13个台湾商会。

美洲地区:北美洲台湾商会联合总会 中南美洲台湾商会联合总会

非洲地区:“非洲台湾商会联合总会

大洋洲地区:纽西兰台湾商会联合总会 澳大利亚台湾商会联合总会

  海外华人社团向来以亲缘、业缘、神缘等为组合纽带,而1995年成立的“李登辉总统之友联谊会”,则是赤裸裸以支持李登辉及其大陆政策为宗旨的政治性团体。该团体以在美台胞为主,藉李登辉访美时成立,宣扬李登辉所谓政治理念,支持李登辉执政,协助提升“中华民国政府”在国际间的形象及地位,有台独倾向。现该团体已从美国推向全球,有几十个分部。

  据台湾当局“侨委会”1998年统计(焦仁和的侨务报告),经登记或建档的海外侨团(社)共9311个,其中经常与台“侨委会”保持联络并来往密切的有2588个。在这2588个社团中,传统社团1429个, 约占55.3%;新移民社团1159个,约占44.7%。

  海外侨团依性质区分,工商类最多,地(地)域类次之,其余依次为社会、宗亲、康乐、文教、职业、综合、福利、宗教、青年、妇女等(见附表)。其中与台“侨委会”联系密切的为文教、社区及区域性侨团或侨社。

海外侨团分布表
类 别
合计
亚洲
美洲
欧洲
大洋洲
非洲

总 计
9227
6208
2295
192
242
290

综合团体
580
230
216
16
53
65

社会团体
1221
556
508
47
49
(写於2000年)
此文获得优秀论文奖

 

仅供参考   请勿复制